在得到认可的同时,解浩峰始终认为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是幸运的,有一个强大的集体作为后盾,使自己能够在团队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不骄不躁、奋勇前进。

解浩峰,1982年出生,2011年毕业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有色金属结构材料事业部副总经理、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进铜合金材料与制备加工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铜合金加工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金属学会有色压加分会委员,“先进特种铜合金材料”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第四届“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

解浩峰长期在科研生产一线从事有色金属新材料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铜基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研发的各类铜合金和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高导、高弹、耐蚀、多功能性等特点,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国防军工、高速轨道交通、汽车工业等多个领域;主持和承担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8项;始终致力于推广新型铜基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新技术,带领团队与众多国内大中型铜加工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合作,使一批技术成果得以转化,为我国铜加工企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磨砺中成长的乐天派

熟悉解浩峰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这个人整天一副嘻嘻哈哈、漫不经心的样子,对人和善、很容易接近,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总是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这种性格是在并不平坦的成长道路上逐渐养成的。

2003年,大学刚毕业的解浩峰在北京某生产粘合剂和涂料的化工企业就职,是技术部的一名技术员。入职的第一个月,经理要求他到生产车间实习,指派了有经验的老工人作为他的师傅,从普通工人做起。作为一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他还保持着一种优越感,结果下厂第一天就得到了下马威。早上一上班,师傅只简单地带他参观了一下生产线就安排了去库房领取原材料的任务,拿着领料单来到库房的他万万没想到需要领取的原材料总重量接近一吨,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装车完毕,他一个人拖着平板车艰难地走向车间,在出库房出口处由于压不住货物的重量平板车直接冲下斜坡,人仰车翻。充满委屈的他终于把原料运回车间,没有得到同情和安慰,而是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配料、炼胶、装卸车等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一天下来整个人精疲力竭。就这样连续工作了一周,他十分迷惘和不甘,难道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要干这些吗?真是想放弃。但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又在提醒自己难道连这点苦都吃不了吗?调整心态,迎接挑战!随着劳动经验和技能不断提升,后面的几周在劳作之余他开始思考产品生产工艺的细节,每道工序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对产品性能又有怎样的影响?逐渐理清了产品的技术路线,同时更大的惊喜是开始能够将大学专业课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实习结束后他正式到技术部任职,负责汽车用粘合剂产品开发,学以致用的效果更佳明显,由其是自己开发的新产品应用在某国产品牌汽车上时,那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也就自那时起,他开始培养起自己对工程应用的巨大兴趣。虽然吃了很多苦,但是这段时期是他极其宝贵的人生经历,对后面十几年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很大,养成了面对困难绝不服输的积极乐观心态。

 

科研工作中不服输

2008年,法国知名信号传输组件企业Axon’ Cable S.A.S.公司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委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发一种中强高导铜合金导体材料,经调研认定这是用于制备宇航用传输线缆的重要基础原材料。航空航天器和小型高集成化电子产品极端的使用环境决定了其对高性能信号传输线缆及其导体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十分苛刻,以致当时这种关键的基础材料和元器件国内尚无自主生产能力,芯线导体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使我国高技术领域面临由出口限制引起的基础材料和元器件供给不足风险。这一年正是解浩峰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的那年,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拿下中强高导铜合金导体材料这块硬骨头。他经历了近三年的理论研究和几十轮实验,终于在实验室内完成了整个合金体系的设计和制备技术研究,同时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2011年,我国航空航天工业迅速发展,对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多家传输线缆制造单位提出了导体材料国产化的需求,刚刚拿到博士学位的解浩峰没有沉浸在毕业和留院工作的喜悦中,而是马不停蹄地开展了铜合金导体材料的产业化和应用研究工作。当时他的儿子才出生不到一个月,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全身心投入了新材料的工程化技术攻关任务中。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着“死亡之谷”,在跨越这条技术落地的鸿沟时,解浩峰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的艰难再次激发了他科研工作不服输的斗志,为什么工业发达国家就能做好这类材料,我们为什么不行?事实证明,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不断优化和对工艺不断摸索,针对高性能铜合金镀膜丝线材制造成套技术进行攻关,产品强度性能从420MPa上升到475MPa、再到690MPa,导电性能和塑性也保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新型铜铬系合金、超高强铜镍系合金、高导电铜银系合金、耐疲劳铜锡系合金以及轻质高强铜铝复合材料等全系列导体材料产品,其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该导体制备的宇航传输线缆,综合性能与欧美同类产品持平,典型产品通过了下游用户应用考核。高性能铜合金系列镀膜丝线材的成功研发,使我国具备了航空航天和电子用高性能传输导体的自主研制能力,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形成了500吨/年的产能,实现了6000万元/年的新材料产值,具备了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在包括卫星、飞机、5G终端等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的重大装备上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各1项。

得益于长期的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成果转化工作经验积累,解浩峰养成了善于从海量信息中快速归纳总结的习惯,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事风格——摒弃杂念、直达目标,这也为后续带领团队开展创新工作提供了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的基本思路。

 

自主研发,实现领跑

高性能高精度铜合金带材属于极大规模集成电路高密度引线框架端子和电连接器制造用关键原材料,但其相关的专利和产品被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所垄断,经过我国铜加工行业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的不断努力,目前已从解决有无进展至中低端产品自给水平,但国内对此类材料的高端产品需求仍长期依靠进口。解浩峰带领团队长期与国内优势企业开展高精铜带的研究开发,相继突破了铜合金带材精密加工和热处理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几代引线框架和电连接器用铜合金带材产品的国产化,在不断的跟跑过程中总结出大量科学问题和技术诀窍,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近年来,研究开发的铜镍钴硅、铜铬锆、低锡强化磷青铜等合金带材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实现了我国高精度高性能铜合金带材由跟跑向并跑、领跑方向转变,大部分材料已产业化并开始出口至工业发达国家。团队为合作企业的高性能铜合金产业化持续提供了材料设计、制备加工等先进技术,利用团队技术,近五年来,合作企业累计生产高精度铜合金带材5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

多品种小批量铜基材料是针对电子、汽车、交通、能源、国防工业等高技术领域对技术含量高的一系列小批量铜基产品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类材料,解浩峰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多种特殊铜基材料。产生多品种小批量铜基材料需求的原因几乎都在于国内无产品且进口渠道受限,每一种多小铜基材料产品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原创性,都需要根据应用要求自主设计开发,这类材料的普遍特点是技术门槛高、附加值高。目前团队开发的多小铜基材料产品涉及8大类、上百种规格,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船舶和海洋工程、新能源产业、轨道交通、汽车工业、国防工业等高技术领域。近五年,由相关技术支持的生产单位已实现约7000万元新材料产值,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在团队精神中获取前进的力量

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有研总院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创效工作,解浩峰带领的团队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号召下迅速扩充,一批行业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博/硕士研究生和技能型人才陆续加入,新的先进铜合金材料研究所正式成立,科研和产业领域得到有力扩展,形成了5个领域、70余个材料研究方向。

他一直强调,自己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源于这个团结、和谐、奋进的团队,这里有恩师的指导、前辈的教诲、同事们的鼎力相助和学生们的奉献,大家在共同目标的驱动下不断创新,创造了优异的成绩。

近年来,解浩峰作为团队带头人开展了包括高强高导、高强、高弹、耐蚀、耐磨、特殊用途铜合金材料,先进热管理材料及技术,粉末冶金铜基复合材料,高性能稀贵金属材料等材料体系的研制开发、中试和产业化工作,练就了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所在团队在本单位考核成绩常年名列前茅;作为项目负责人和联络人与多家单位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其中包括合作单位10家以上、参研人员100~200人的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2项,项目均顺利实施,研究成果得到应用。

2019年,解浩峰引领的科研团队获“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在得到认可的同时,解浩峰始终认为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是幸运的,有一个强大的集体作为后盾,使自己能够在团队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不骄不躁、奋勇前进。

 

不停积累不断创新

我国作为全球铜及铜合金产品的第一消费国和生产国,铜加工产业仍然面临着产业盈利能力差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的重大问题,产业发展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模式不可为继,针对我国高技术和重大工程的发展需要,解浩峰和所在团队研制发展的各类铜合金材料满足了我国高技术领域对高性能特种合金产品的迫切需求,打破了技术封锁,增强了我国新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同时带动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向民用产业过渡,相关技术成果通过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以新理论、新工艺、新材料和应用技术带动了我国铜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为我国铜合金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技术基础。

未来,针对我国高端装备领域元器件发展的需求,解浩峰和团队将全面布局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模块化、集成化铜基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加工工艺、应用评估、服役等一体化设计研究,解决一批高端装备用关键金属材料高性能化的重大关键制备技术问题,创立新一代高性能铜基材料体系,推动我国相关高技术领域的长足可持续发展。同时,高性能化和多功能一体化金属材料性能的提升,使得材料的设计、制备、加工等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再创造,一方面可以促进新一代铜基材料的发展,还能为高技术领域新一代元器件的开发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