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密切联系企业,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重视技术创新。

雷振,中共党员,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哈焊国创(青岛)焊接工程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作为应用型科研院所的一名科研人员,“用先进焊接技术支撑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雷振的初心和使命。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先进激光焊接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及推广工作,国内率先开展了高功率固体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共性基础和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创新性地开发了系列先进激光焊接新技术,研制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激光焊成套装备,形成了较完整的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国家标准体系,先后承担国家课题13项,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专利19项,形成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8项;所研制成果率先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军工等领域获得推广应用,填补了多项国际空白,解决了海陆空多种新型战略武器、600km/h磁浮高铁、超级起重机等一批大国重器的焊接“卡脖子”难题,满足了关系到国防安全及进口替代的重要高端装备制造业对先进焊接技术的战略性需求,推动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领域的焊接技术革命和产品升级换代。雷振和他的创新成果曾获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专题报道。他曾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哈尔滨市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问题少年,浪子回头

1981年雷振出生在山东省安丘市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村庄属于丘陵地带,交通十分不便,农田耕种全部靠人畜,农忙收获季节田间地头的运输几乎全靠肩挑背驮,农民的劳动异常艰辛而且收入微薄。上世纪80年代也正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农村全面推广,家庭劳力短缺的问题较为突出,有一些农村孩子往往小学没读完就辍学回家帮助父母种田。对于雷振而言无疑属于幸运的,父母非常重视教育,生活的艰辛让他的父母坚信“上学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最佳途径”。但是雷振从小顽劣、不爱学习,小学时期几乎没有写过作业,是班级里被罚站的常客,而且经常惹事,“找家长”已成了家常便饭,被认为是村里的“问题少年”,成了村里的父母用来教育孩子的反面典型。到了初中,需要住校,他离开了父母的监管更是学会了逃课,初一阶段所有课程的考试成绩都不及格,对他而言初中毕业回家种田无疑是大概率事件。雷振的人生转变出现在了初二上学期期末,父亲在一次意外中手臂骨折,雷振的期末考试成绩又一次毫无意外地全班倒数。父亲的受伤和考试挫败让他第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对父母产生了深深的愧疚。雷振有一个比他大两岁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姐姐,作为家庭代表与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而这一次谈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让他浪子回头,开始发奋学习。这是雷振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转折。

 

专心致志,勤学苦练

2004年雷振进入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焊接专家林尚扬院士,能有幸师从林尚扬院士是雷振人生的第二次转折。林院士是我国德高望重的焊接专家,是我国水下焊接技术、双丝窄间隙埋弧、机器人焊接技术、固体激光焊接技术的重要奠基者,是我国唯一获得巴顿终生成就奖(国际最高奖)的焊接专家。他不但学术水平和技术造诣高,而且为人谦虚、和蔼可亲、品德高尚。林院士一直淡化自己的成就,在接受多次记者专访时反复强调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雷振清晰地记得林院士在他下试验室做课题的第一天对他说的两句话:“大学期间学什么专业其实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热爱你现在从事的焊接专业”,“一定要多动手,多实践”。这两句话已深深地镌刻在了雷振的脑海里,也是最让他受益终生的东西。带着林院士的叮嘱开始了他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科研工作,他的硕士论文课题是“铝与钢异种金属高效优质熔-钎连接技术”,这是一项国际公认的焊接难题,随后两年的科研生活,经历过失败的心酸和迷茫,但历尽曲折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他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铝与钢异种金属激光-MIG复合热源熔-钎连接技术”并成功地解决了铝与钢优质高效连接的技术难题。在这个过程中雷振也逐渐喜欢上了焊接这个专业,并养成了良好的科研习惯。

 

吃苦耐劳,爱岗敬业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于年轻人来讲,能吃苦耐劳是一种宝贵的财富。2007年项目团队承担了奥迪A6轿车某零部件的激光焊接技术开发及批量生产任务。由于该工件的批量特别大,且当时只有一台激光器,而此时项目团队正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研任务也非常重,但是为保障产能,所有科研试验只能安排在晚上或节假日进行。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雷振几乎天天加班到凌晨,也几乎没有周末休息时间。曾经有一次为了抢科研进度,通宵做试验,那天晚上总共完成了6块熔敷金属试验件的焊接,一块试板需要焊接30多道,每焊接完1道需要冷却以控制层间温度,但为了节省时间,6块试板交替焊接,这就需要每焊完一道焊缝须把20kg重的试板从试验台上搬到地面上,再从地面上搬另一块试板到工作台上,如此反复进行。当天试验结束后他并没有感到身体明显不适,但是等回去睡觉醒来后发现腰疼的厉害,已经起不了床了,到医院检查发现腰肌损伤,后来经过粗略计算才知道当天晚上他自己总共搬运了7吨多的试验件。同样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为了获得第一手的试验现象,他一直坚持亲自进行焊接试验操作,眼睛和皮肤时常被电弧灼伤;为保证试验进度,多次直接睡在试验室里;在用户安装调试现场,把包装纸箱铺在车间地上,席地而睡等等。雷振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吃苦耐劳是自小养练就的一种宝贵财富,也是工程师精神的重要一部分。

 

刻苦钻研,善于创新

解决企业实际工程问题是一名工程师的职责所在。雷振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以技术需求为导向,密切联系企业,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重视技术创新。他提出了十余项具有重大工程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有些创新开辟了全新的焊接技术领域,有些创新解决了国家重大项目的焊接难题,有些创新直接转化成了先进焊接装备应用于高端制造业,填补了国内空白。由于白天工作繁忙、事务繁多,很难集中精力思考一些深层次的技术问题,于是他养成了睡觉前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白天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有时一些突发的灵感会让他兴奋的失眠,而为了防止遗忘,他经常在深夜从床上爬起来将这些灵感和思路记在本上。这种对技术刻苦钻研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的科研创新之路。

 

敢为人先,敢于作为

2012年受徐工集团委托为其研制我国第一套大功率固体激光-熔化极双丝电弧复合热源焊接设备,以解决超大型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关键高强钢部件的焊接技术难题。当时,这种装备在我国尚属空白,在无经验可依,无标准可循,无应用案例可鉴的情况下,雷振带头成立研发小组,承担了项目研发工作。就这样几位80后组成的团队,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苦干实干、不分昼夜地攻关,历时150多天终于完成了研发任务。设备按期交付给了用户,但是对非标定制设备而言,最困难的下厂调试工作才刚刚开始。在下厂调试出发前,雷振立下军令状:不管经历多长时间,设备调试不成功,他就不回哈尔滨。由于该设备是在原有电弧焊设备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安装调试过程非常不顺,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多方压力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到了崩溃的边缘。但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深谙责任重大,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退缩,要给团队树立一种必胜的信念和姿态。他白天下厂调试,晚上组织大家讨论研究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群策群力,从酷暑到秋冬,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设备终于调试成功。

在此后的工作中,雷振又带领他的团队先后解决了海陆空多种新型战略武器、600km/h磁浮高铁、大型舰船平面分段等一批大国重器的焊接“卡脖子”难题。为徐工集团研制开发的国际首台大型起重机高强钢伸臂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成套技术与装备,解决了传统弧焊难以解决的单面焊双面成形等突出问题,实现效率提升1倍,焊接变形减小50%,累计生产焊缝长度超过300多公里,获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专题报道,技术成果已经实现在工程机械领域的全面推广;国际上首次突破大型薄壁铝合金车体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成套技术并成功应用于600km/h磁浮高铁车体制造,并在国内引领实现了激光焊接技术在轨道客车制造的全面推广,实现制造精度提升3倍,静态强度提高10%,疲劳性能提高20%,生产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42%,烟尘降低50%,腻子减少60%;研制开发的大型船板平面分段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拼板生产线首次实现国内生产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成果推动了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制造业的焊接技术革命和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了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了技术领先的国际竞争优势,支撑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身作则,甘于奉献

在艰苦的创业过程中,雷振以身作则,用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他的团队。他曾经发着39度的高烧坚持工作,在9月份的季节里穿着羽绒服完成了重要项目的标书;也曾经忍着剧烈的胃疼吃上止痛药坐飞机去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还曾经和他的团队并肩作战,在首套设备调试期间许下“不成功不回家”的誓言,在调试现场一呆就是三个多月,此时他的女儿才5个多月,女儿6-9个月的成长过程没有在他脑海中留下一丝的痕迹。在此调试期间,女儿曾生病住院十余天他也不回家探视,母亲六十岁生日未回家庆祝,而当时他离母亲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对于家庭来说,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他是充满遗憾和愧疚的。但是作为项目负责人,作为一名工程师,他没有遗憾,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一次又一次地填补国内空白,引领了行业技术进步,支撑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决心。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制造业大国,占世界制造业比重的27.7%,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远非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缺芯、少核、弱基、断供,制造业整体大而不强”是当前我国制造业的突出问题。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焊接是装备制造重要的连接技术。随着高端装备向高速、重载、轻量化、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和新材料、新结构的大量应用,对焊接技术不断提出新挑战,焊接已成为制约高端装备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瓶颈之一。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对制造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空前强大。未来,雷振将大力弘扬工程师精神,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这个“牛鼻子”,继续加大先进焊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力度,用焊接制造技术的升级换代助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坚决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