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启涛,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 之后前往德国留学深造,先后获得凯撒斯劳滕大学物理系硕士学位、柏林工业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获得6 项德国国家专利。他曾任德国柏林固体激光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德国罗芬激光技术公司产品开发部经理;巴伐利亚光电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负责激光产品研发和生产; 美国相干公司慕尼黑分公司技术总监。他现任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激光光源事业部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委员会委员、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广东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及暨南大学客座教授。
出身农村,求学改变人生道路
吕启涛于1962 年出生在湖北荆门农村。改革开放之前,对于出身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几乎是改变人生道路的唯一途径。9 岁入学,小学上了三年半,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求学之路异于常人的他,1979 年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中工学院,就读光学系激光专业,并在那里度过了拼搏的四年。
吕启涛十分珍惜上大学的机会,认真踏实的四年学习不仅让他创下了40 多门科目平均分92.5 分的校记录,也让他过关斩将地争取到光学系唯一公费赴西德读研的机会。德国的激光物理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而吕启涛在德国的博士导师正是有着德国“激光之父”美誉的韦伯教授。在韦伯教授的指导下,吕启涛不仅完成了硕士学位学习,而且担任柏林工业大学的全职助教,一边协助教授教学、科研,一边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又在著名的柏林固体激光研究所做了三年博士后。回顾求学漫长岁月,吕启涛笑称自己一开始是个“有语言障碍的学霸”。之后,逐渐克服语言障碍的他,硕士和博士成绩之优异,连德国人都不相信。学习期间,他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了50 多篇学术论文,申报了6 项德国国家专利,在与一些德国激光公司的合作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漫长的求学之路,有吕启涛发自肺腑的知识渴望作为内驱,也有当时外部大环境的因素。1992—1994 年的经济危机呼啸而至,很多物理专业毕业的人都选择了转行,吕启涛不想放弃自己的专业学习,暂时留在了学校,潜心钻研。正是在此期间,他发明了固体激光热致双折射的补偿技术,成功地解决了固体激光器这一重大技术难题,为发展高效率、高质量固体激光器奠定了重要基础。经济危机后,吕启涛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方向。多年的理论钻研与项目研究令他产生了疑惑,脱离实际应用的学术研究或者耗资巨大的前沿项目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那会儿我开始思考,德国是个制造王国,去德国企业学习锻炼,这才是我应该要干的事。”吕启涛说。
海外峥嵘岁月,专业铸就卓越
1995 年,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世界第二大激光公司——罗芬公司在“南德日报”上招聘一名研发人员。一时间,350 份简历纷至沓来,而最终筛选出的5 个获得面试名额里就有吕启涛。在激烈的竞争中,他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赢得了这唯一的机会,开始了他在工业界的征程。初涉职场的吕启涛,面对集“光、机、电、软”于一体的激光设备研发,不禁感叹起自己的“知识面狭窄”,干脆边干边学,从零自学机械设计,学习电气控制,了解软件构架。一年后,他的产品设计、规划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被升为产品开发部经理,全面负责光学、机械、电子电气的研发工作。在罗芬公司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吕启涛主导或参与开发的一系列产品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甚至有些至今仍是该公司的主流销售产品,每年仍创造上亿美元的销售额。他研发的主要产品有:50W和100W 的半导体侧面泵浦打标机,截至2010 年累计销售4 000 多台、总产值超过4亿美元;2001 年推出的端面泵浦打标机,销售6 000 多台,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至今仍是罗芬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一。2000 年8 月,德国《南德日报》曾载文介绍吕启涛及其团队。同时,这段宝贵的国际一流公司工作经验对他开拓国际视野和了解世界市场发展趋势很有帮助。
从学术界到工业界,吕启涛骨子里求变求新的特质越发明显。2001 年, 慕尼黑的另一家专注于近视眼治疗激光器的公司找到吕启涛,想要与其合作拓展业务。经过半年慎重筹划,吕启涛与他们合作成立了巴伐利亚光电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首次创业。该公司致力于工业级固体激光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性能的产品带来了高速增长的业绩:公司成立后的第四年, 销售额就突破了600 万美元,2005 年被世界最大的激光公司COHERENT以1 200 万美元全资收购,而吕启涛作为首席科学家在相干德国分公司留任了三年。
当时德国激光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是卖给亚洲客户的,如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半导体公司。但是同一台设备,在亚洲的售价却远远高出欧洲的价格。已经在德国工作生活了二十五年的吕启涛,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中国的市场或许大有可为。
“我曾在德国大学任教、研究所攻关,在知名激光公司工作多年,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和喜悦,下一个人生挑战是什么?我想,是时候充分利用国内的市场和平台,使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得到更大倍速的放大,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报效祖国。”就这样,人生新一轮的挑战开始了。
归国十年,厚蓄进“激”
2007 年的慕尼黑激光博览会上,吕启涛结识了大族激光的董事长高云峰先生。大族激光于1996 年由高云峰先生在深圳创建,是世界主要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厂商之一,中国工业激光设备制造业的开拓者。正是这个契机,成就了吕启涛人生中又一个重要转折点。2008 年5 月,他毅然举家回国, 加入大族激光。
“作为员工,要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不是首先向公司索取资源。”吕启涛坦言,当初自己回国没有带一个人,而是依靠公司已有的人员,充分利用自己在工业激光领域的尖端技术和海外二十五年的工作经验及在国际光电子行业的知名度,毫无保留地将产品设计理念及技术细节传授给员工,竭力建立公司的技术团队。皇天不负苦心人,他领导的大族激光研发团队,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了一系列先进激光光源及高端激光加工设备,迅速提升了大族激光持续创新能力和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主要业绩有:
1. 自主研发的DracoTM系列红外、绿光、紫外、超快激光器,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2018 年年底,已经完成了“第15000 台下线”的壮举!尤其是紫外系列激光光源,使得大族激光成为唯一一家能提供一整套紫外激光微加工解决方案的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在国内乃至全球的核心竞争力,连续七年产销量全球第一,总量超过1 万台。该系列产品荣获2013 年中国光学优秀产品奖、2017 年深圳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2. 25W高功率紫外激光器更是国内仅有、国际前三的世界级领先产品, 荣获2016 中国最佳激光器技术创新奖。
3. 专为欧美市场所研发的BL3000 系列激光设备畅销欧洲,荣获第三届工业设计“红帆奖”。
4. 基于DracoTM系列激光器为核心,开发了50 多款高端激光加工装备,广泛用于智能手机、PCB制程、汽车电子、半导体元器件的加工,6 年来新增销售收入近40 亿元、创造净利润超过15 亿元。
5. 尤其是创新产品——“多轴、高精度紫外激光PVD 微加工系统”在2017 年入围被誉为“光电子行业的奥斯卡”的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棱镜奖”。该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功率亚纳秒紫外激光器、高精度振镜系统、高效率五轴运动系统以及高分辨率视觉定位系统,攻克了复杂的微加工工艺和软件控制技术,实现了微米量级加工精度,批量应用于新一代智能手机、汽车零部件以及半导体等行业。单单一款产品便为大族激光创造了15 亿元销售额,并将继续在更多、更广的细分市场获得广泛应用。大族集团作为唯一入围该奖项的亚洲公司,也实现了中国激光制造商在该奖项的突破。与全球光电子行业最顶尖的厂商同台竞技,是民族激光的至高荣耀。
6. 十年来,培养核心技术人才逾1 500 名,为广东省本土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激光技术创新团队,并创造就业岗位2 300 个。
7. 自主研发的全系列光纤及固体超快激光器,攻克了单频锁模、光纤放大、非线性效应抑制、固体主放大等重大技术难题,实现皮秒输出功率达到50W、飞秒输出功率超过20W,快速替代同类进口产品,打破了欧美公司的技术垄断。曾经的一个个小目标,就这样在艰苦卓绝的攻坚下,化为代表中国制造核心竞争力的一座座新的里程碑。
8. 积极推进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主导收购了多家欧美激光公司并负责德国分公司的经营管理,致力于打造中国“原生”全球化企业。
9. 凭借多年的国外工作经验、对国内外供应商的了解及商务谈判经验, 同时精通英语和德语,2009 年起负责公司国际采购业务管理工作,至今为公司节约了1 亿多元人民币的采购成本。
10. 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深圳技术大学建立“大族工业激光技术研究院”“工业级超快激光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11. 紧密跟踪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领导研发激光3D打印装备并实现产业化,成功应用于珠宝、牙科及金属零部件制造等领域。
12. 负责或参与近十个深圳市、广东省、国家级各类研发项目。
13. 凭借担任柏林技术大学助教的经验、对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育体制的充分了解和深刻认识,以及在国际光电子领域的知名度和广泛的人脉网络,被聘请为深圳技术大学中德智能制造学院的院长,全面负责学院的整体规划、课程体系、实训设置、师资队伍等项工作,致力于将深圳技术大学建设成一所面向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培养极具“工匠精神”的顶尖专业工程师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大学。
14. 在世界最大的“激光与光电子”博览会上(德国慕尼黑),受主办方邀请,连续三届作“中国和全球工业激光市场的现状及展望”的主题演讲,受到高度赞誉。
15. 2012 年,他带领140 名员工创造了人均税后产值430 万元、净利润250 万元的制造业奇迹。
每当总结起这些年的经历,吕启涛总是说“我运气挺好的”“真的挺顺利”,“衷心感谢大族激光这一平台和董事长高云峰先生的信任”,这背后除了过硬的研究能力,更折射出一个经历丰富的科学家豁达开朗的心态。
实际上,吕启涛在2001 年创业之初就遇上了“9·11 事件”以及整个通信互联网行业泡沫破裂,人们对经济的信心产生动摇。但吕启涛却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机遇:“如果整个行业发展很好,我的企业就没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市场会被成熟的产品占领,因此行业的低迷反而给了我开发自身产品的缓冲期。”
2008 年金融危机袭来,当时吕启涛刚刚加入大族激光,“当时周围人很恐慌,但我觉得这又是一个机遇,市场低迷,我们才有时间静下心来专心搞研发。等到开始复苏时我正好准备好了,在战场上一炮打响!”果然,经过金融危机的蛰伏,2009 年吕启涛的团队推出了DracoTM系列激光器及设备, 这是让大族品牌在全球激光行业拥有真正话语权的产品。
“工业产品最重要的是稳定性与可靠性,这一点上DracoTM系列产品算是做到了极致,一点也不输给进口产品,不然苹果公司也不会这么大批量地采购我们的设备。”说到这些产品他总是很开心,恰如一位父亲谈起自家孩子般欣慰自豪。“在我们所有的设备上贴着一个标示:DracoTM Series * Make a Difference !我这是借鉴了深圳大运会的口号。它不仅意味着我们有能力做出世界一流的产品,而且代表了我们对客户的品质承诺。”
一个企业家的蜕变与思考
早在1995 年,母校华中科技大学就希望吕启涛回来做教授并担任激光研究所的所长,但那时一心想去德国企业实践的吕启涛拒绝了。他说:“比起在研究机构拿纳税人的钱去取得研究成果,我更想用自己研发的产品在市场上获取回报。”直到现在,吕启涛依然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
在罗芬公司开发产品的六年,让吕启涛完成了从学者到业界专家的蜕变。“我对罗芬公司的这段工作经历心存感恩。企业界的工作让我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彻底转变了我的技术观念;在这里我学到了真正受益终身的东西,使我领悟了如何开发领先的工业产品、如何管理公司。让我感触颇深的是: 德国人的许多优秀品质在日常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许多德国企业成功的秘诀吧。”德国人常说,“魔鬼藏于细节中”。这一点上,吕启涛认为德国人的严谨认真是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家学习的。“沉下心来,不要浮躁,有了技术上沉淀、管理上沉淀、人才上沉淀,企业发展才能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在经历过德国企业的熏陶后,他意识到在学校里做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只是一个学术环境的世界;而在企业里开发产品、从市场取得回报,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我见了两个世界后,更愿意在企业里奋斗。很多人一直待在一个环境,没有机会体验另一个世界,因此我一直很庆幸自己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吕启涛有一套自己的处世哲学,在他看来——工作的过程就是交朋友的过程。他每年都会前往世界各地参加光电子行业的展会,他笑称自己每走几米就不得不驻足交流——高校教授、企业高管、同行专家……有太多老朋友、熟面孔。而平日里在公司,他也平易近人、毫无架子,经常巡视实验室及生产车间,与一线员工交流。吕启涛之所以十分受人尊敬,正是因为他用自己严谨、权威的专业表现和端正、求是的作风“交到了天下朋友”。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是在德国还是中国,无论处于困境还是顺境,吕启涛一直追求着技术和自我的超越。他也经常勉励年轻人:“一定要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作风,没有时间的投入和辛勤付出,是很难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要充分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自己。一个人要善于适应大环境,而不是要求环境来适应你。”
革新“智”胜,民族激光闪耀世界舞台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制造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旗帜,高科技制造业在这里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高端人才被引 进回国的吕启涛表示,非常庆幸选择了深圳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随 着先进的激光加工技术越来越被工业领域普遍接受,中国的激光产业正处于 蓬勃发展“最好的时代”。2016 年10 月,李克强总理到大族激光考察时表示: “中国制造2025”大有希望,要在你们手上大放光芒。
归国之初的吕启涛曾有着这样的规划:“大族激光的英文是 HAN ★ SLASER。HAN 意味着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这个五角星代表咱们中国人的五星情节,我要把中国的激光公司做大做强、走向国际。”
披星戴月,是数不清的奋斗日常;满满功勋,全靠长久的技术沉淀。当被问起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坚定地答道:“我从不曾后悔回国加入大族激光的选择”。很多人奋斗了一生,但少有人做到“无悔”。通过革新“智”胜,带领民族激光闪耀世界舞台,吕启涛终于做到了。
(本文节选自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杰出工程师(第一辑)》一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