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河钢品牌被全球瞩目,王新东心中有着更大的目标,“站在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从技术革新的角度去寻找突破口,为国家留下钢铁印记、为世界烙下中国印记。”

王新东,河钢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河北省高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授权发明专利21件,出版著作5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王新东37年扎根企业一线,践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主持、参加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钢铁流程绿色关键工艺、高端产品核心技术装备、钢铁行业产品升级与结构调整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他率领团队完成了我国钢铁领域多个“零突破”项目,填补多项国家空白;主持开发出覆盖钢铁行业“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绿色制造技术,形成了多工序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体系,在国内钢铁行业率先实现超低排放,直接促成了国家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主持开发的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300mm特厚板淬火装备、棒线材免加热直轧等多项世界首创和国际领先的先进技术,实现了钢铁行业重大原始创新和技术引领,为钢铁行业技术进步、产品结构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他,37年如一日,深耕钢铁技术主战场。

他,实施了近400项新工艺新技术研发推广,加速企业实现了“绿色领跑”。

他,百余项“零突破”填补了行业空白,推动了企业乃至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他,主持建成30个“全球创新研发平台”,引领企业融入世界、创造并分享全球技术进步成果。

……

岁月更替,王新东和他所带领的技术团队,为“钢铁”这个传统产业,汇聚了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和最丰富的创新元素。今天的河钢,已经成为全球绿色制造最具代表性的钢铁企业。汽车钢、家电板等高端产品占据了绝对优势,功能性锌铝镁、LNG高锰钢、加钒铬钼钢等“单打冠军”层见叠出,一大批集团专属产品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华龙一号核电站、天眼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

 “河钢制造”正在为中国、为世界书写关于钢铁的美丽故事。

 

勇担使命,引领钢铁企业绿色转型

在王新东37年的职业历程中,写满了艰辛,写满了奋进和荣耀,却唯独没有退却。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钢铁行业跌入低谷,钢铁企业一片亏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也让河钢唐钢遭受双重挤压。一边是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困难,一边是面临着巨大的环保搬迁压力。如何打造一个与生态城市和谐发展的绿色企业,成为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那年8月,刚从唐山钢铁设计院调任河钢唐钢规划部部长的王新东接到了公司一道“英雄帖”,负责厂区大规模绿色化提升,推动企业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钢铁的绿色转型绝非易事,“发达国家钢铁工业面临的绿色发展问题一个一个地出现,一个一个地解决,而我国却是一定时期内同时要面对多个问题。”王新东说,必须要从设计、从源头、从技术层面解决问题,

老厂区的绿色化改造难度非常大,整个厂区从工艺、流程、动力管线、道路、厂房等都要重新规划,所有的除尘设施要进行改造提升,错综复杂。王新东拨云见日,提出物质循环、能源循环及废弃物资源化循环深度融合的设计理念,并亲自制定清洁生产、淘汰落后、流程优化、环境治理、二次能源利用协同治理的技术方案。

有思路更需要具体实施,没有参考资料,没有先例可鉴。既想“慢工出细活儿”、又要不拖进度,他把现场当成了“战场”,白天研究工艺方案,一遍一遍地现场勘察,与同事探讨技术问题,夜晚整理数据资料,撰写报告,“连轴转”成了工作常态。王新东乐在其中:“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成长,那种感觉很幸福。”

短短八个月,在王新东的精心策划和亲自指挥下,河钢唐钢关停拆除落后产能装备和生产线,拆除无序建筑,重新规划动力介质管线,腾出空地建设水景花园、生态园林……“灰色”钢企“脱胎换骨”了,但王新东的思考始终没有停下来。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能源高效利用问题,节能是最大的减排。”在王新东眼里,污染物大多都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为此,他又带领团队将烧结余热和转炉蒸汽回收,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氮气气淬处理钢渣变成优质建筑材料。他主持研制出钢渣氮气气淬与余热回收成套技术与装备,攻克了钢渣粒度控制、双层流化床余热锅炉高效换热等多项关键技术。2010年,工程投产后,河钢唐钢的钢渣综合利用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此项技术的国内空白;烧结余热和转炉蒸汽发电技术在行业得到全面推广。

科技创新有力引领和支撑了河钢唐钢国内领先的环保绩效和花园式工厂建设,河钢唐钢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原水“零采集”、废水“零排放”、煤气“零放散”,实现了城市与钢厂和谐共融的成功典范。国内外多家知名钢铁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慕名到现场参观,眼前令人惊奇的美丽,让他们叹服“世界最清洁钢厂在中国,在河钢!”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在创新的道路上,王新东站位高远,一直致力于以绿色、智能、材料创新突破引领企业未来。

氢能作为新兴的战略能源,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面对新一轮氢能源革命的战略机遇,河钢将氢能利用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致力成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先行者。王新东再次担当重任,创新探索开展氢能产业化应用。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河钢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中国钢研和东北大学已联合组建氢能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心。他敏锐的洞察到氢原料的经济制备是氢能发展的“牛鼻子”,创新性提出的利用钢铁行业富氢的焦炉煤气提取氢气,以及零排放零污染氢能物流、氢冶金的发展方向,为氢能发展提供了路径和指引。他组织在唐山、邯郸建成日加注500公斤的加氢站,在国内率先实现49吨氢燃料电池重卡车示范运营,为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服务于工业企业的重卡运输和氢能物流示范。目前正在组织建设的全球首例120万吨利用焦炉煤气提氢制备高品质清洁原料的示范工程,将引领世界低碳冶金革命。

 

事不避难,进军高端循环的“精品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拉开以来,河钢主体装备已经达到了一流水平,产品竞争力却与高端装备不相匹配,如何破解?作为首席技术官的王新东,再次被委以重任。

1、迎难而上,聚焦产品研发,发结构调整。

征战高端钢市场,是王新东带领团队打得最艰难的一场仗。薄规格高碳钢热轧卷板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碳含量高,冶炼、轧制难度大,令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基于此,他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只要工艺参数选择合理,工艺条件满足要求,河钢完全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高碳钢热轧卷板。

团队成员心中也有疑问,“高碳含量钢种板坯内部容易出现疏松、偏析和裂纹等缺陷。并且,如果保护渣润滑性能不合适,极易发生坯壳粘结或粘结漏钢,铸坯表面出现夹渣缺陷,质量控制难度这么大,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材料和生产经验,我们能行吗?”

为突破超薄规格热轧板大批量生产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他和团队成员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仅搜集的资料堆起来就足有1米多高。又凭借多年的技术储备制定出设计工艺,经过反复推敲,形成首次实验设计方案。

“刚开始时,也经历了多次失败。”但王新东只要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会坚持到底。“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只有走错一步才会有走对的下一步。”

一个个解决方案,一次次可行性试验,河钢达到了1.0-1.6mm薄规格产品占产线总产量42%的国内最好水平。据不完全统计,作为河钢首席技术官,王新东共组织实施了近400项新工艺新技术研发推广,组织开发了83个高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2、推广技术营,紧紧握住客户手。

高端钢材领域的比拼,靠的是长期技术经验积累,是纯净度、均匀性、稳定性,各大厂家已经划分了固定的“势力范围”、供需双方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合作关系,初来乍到者想叩开一扇新大门谈何容易。

怎么提升竞争实力?河钢制定了全面聚焦“市场”和“用户”战略,实施产线对标,建设技术、质量、人才、自动化和信息化“四大支撑体系”,充分释放产线效能。

“提供定制化的“一站式”材料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王新东提出产品制胜策略。2015年,河钢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控股海尔特钢,将钢铁产业链镶嵌到家电产业链上。河钢科技战线紧贴海尔需求开展产品研发和服务,自主研发了第七代家电板产品“摩尔印记”等众多引领市场的爆款产品,河钢赢得海尔“金魔方”最高奖,供货量占海尔家电板总量的50%以上,涂覆家电板引领高端市场。

“产品高度和科技高度,决定了企业高度。”从2014年到2020年,河钢品种钢比例由29%提升到75%,实现家电知名企业“全覆盖”、汽车“整车造”,成为国内第一大家电板和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高端产品从438万吨增长到2300万吨,提升425%,这一时期也成为了河钢有史以来产品结构提升最快的时期。

 

放眼全球,为世界留下中国印记

2009年12月25日,王新东主持河钢-华为-东大“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签约挂牌仪式。三方聚焦全球技术创新要素,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钢铁行业的深度应用。包括该中心在内,河钢科技创新工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知名企业合作共建了30个协同创新平台,构成了“全球技术研发平台”的创新格局。

在河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进程中,最让他自豪的,还是“一带一路”样板工程的打造,河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

2015年,塞尔维亚政府面向全球招标,寻找能够挽救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战略合作伙伴。去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技术考察回来以后,王新东写了一份技术报告,呈报给了集团,又由集团上报给了省委省政府。

有了技术支撑,河钢人收购并运营斯梅代雷沃钢厂更多了一份底气。2016年4月,河钢集团以4600万欧元收购,并成立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5000多名面临失业的员工重返车间。

刚刚接手钢厂,来自业界的质疑声此起彼伏。“美国人没干好的事,你们就能干得好吗?”

河钢用行动回应质疑,王新东用技术支撑塞钢发展,他努力用河钢的先进技术为这座百废待兴的百年钢厂带来生机和活力。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主持完成了河钢塞钢的技术和管理系统升级,从前期调研、方案起草、专家论证到最终敲定,全程参与,反复组织研讨。

4年多来,按照王新东主持制定的技术路线,20多项具有河钢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被移植到河钢塞钢,工艺优化、品种开发、质量管理等工作得到了快速提升。其中仅优化高炉炉料结构一项年创效就达3000万欧元。装备能力的极大提升以及工艺技术的快速进步,为河钢塞钢注入了发展活力。仅用半年时间就结束了钢厂长达7年的亏损局面。如今,河钢塞钢已完全恢复到最好时期的生产经营状况,营业收入占塞尔维亚GDP2%,连续多年保持该国第一大出口企业,成为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受到中塞两国领导人高度赞誉,河钢塞钢团队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随着河钢品牌被全球瞩目,王新东心中有着更大的目标,“站在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从技术革新的角度去寻找突破口,为国家留下钢铁印记、为世界烙下中国印记。”

他带领团队主研的钢铁行业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的绿色制造国际领先技术,入选2019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组织建成了世界首条5万吨亚熔盐法钒铬共提清洁生产产业化示范工程,被干勇、邱定番等五位院士评价为“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主持建成国内首条动态重压下宽厚板坯连铸生产线,开辟了高附加值特厚板高效生产新途径;牵头建设全球首例120万吨规模的氢冶金示范工程,探索钢铁低碳发展佳径……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千帆过尽,不忘初心。”已然硕果累累,依旧步履坚定,王新东胸中装着抱负,手里握有暖阳,执着点燃企业的创新引擎,在科技成果泉涌、创新动能澎湃的生动实践中,推动企业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