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工所属学科或专业领域: 土木建筑
杰工/杰青: 杰出工程师奖
杰工评选届别: 第三届杰出工程师奖

朱忠义,1972 年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复杂结构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国家七十年艰辛与光辉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我们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习总书记的讲话平实而深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此,一个家庭一个人也是如此。朱忠义的成长历程正契合了习总书记讲话的精神与思想。

自幼勤勉好学,养成良好品德习惯
 

冠县,隶属山东省聊城市,位于齐鲁大地最西侧,紧邻河北省,属于欠发达地区。1972 年,朱忠义出生于冠县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父亲是县化肥厂的职工,母亲是县药材公司会计,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朱忠义的父母对孩子管教严格,从不娇惯,家风优良,而他本人也从未辜负父母的期待,从小勤奋好学,一直是同龄人中的学业佼佼者。

一个人的良好道德习惯,大多是从小养成的。在朱忠义身上,有一件事情,对此做了很好的印证。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表哥到他家走亲戚住了几天。第二天一大早,表哥起来,发现全家都还没有起床,唯独朱忠义已经上学去了。表哥问朱忠义的母亲:“怎么忠义没吃饭就走了?”母亲告诉表哥:“他已经吃饭了!他上学时间早,每天都是他自己早起,弄开炉子,做好全家的饭,自己吃一点,就上学去。”说完又补充道:“没叫他做,是他自己定上小闹钟,早起做饭。”说这些时,朱忠义的母亲既有欣慰之意,更有疼爱之情。了解朱忠义的亲朋至今感慨,自小养成的这些习惯与品质,与他今天在事业上做出的成就,有着必然的联系。

 

正确对待人生转折,学业贵在持之以恒
 

高考,对所有学子都是一大关口。能否正确面对考试结果,是对莘莘学子的重大考验。高中时代,朱忠义始终是学校的拔尖学生。1988 年他参加高考时,山东省仅招收两万多本专科生,升学率仅2%,竞争极其激烈。按他的平时成绩,考取重点大学不成问题。但是,由于考前几天感冒,他临场发挥不好,考取了当时的山东矿业学院(现为山东科技大学)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结果与预期相差较大,怎么办?朱忠义首先想到的是复读。然而当时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在上学,沉重的生活负担使父母无力支持他的这一意愿。很快,他就下定决心去学校报到,认为只要努力,在哪儿都能学出优异成绩。进入大学,尽管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他仍旧保持着强大的自律精神, 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业中。四年时间,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全年级第一。

大学毕业,朱忠义面临就业与考研的选择。按父母的意思,本科毕业已经很好了,希望他直接参加工作,缓解家庭生活负担。朱忠义十分孝顺,不愿直接违拗父母的想法,就和母亲说:“妈,我试着考一下吧,如果考上了,也可以不去上。”结果,他顺利考取浙江大学,导师是我国空间结构泰斗董石麟院士。家人此时也转变了观念,都十分高兴,支持他继续求学。

转眼到了研究生入学报到的日子,母亲想办法凑了300 块钱,放进朱忠义的背包,叮嘱他:“你弟兄仨都上学,家里钱不多,紧着点花。”朱忠义告诉母亲:“现在研究生不收学费,国家补贴点生活费,够吃饭的。”“那也拿着点,生活费不知什么时间发,也仅够吃饭,没一点钱怎么行?”母亲说道。第二天,父母高高兴兴送他到车站,奔赴浙大读研。但是,等从车站回到家,母亲发现给儿子的300 元钱,就放在窗台下面的桌子上。母亲坐在床上呆呆看了好久,潸然泪下:除了路费,儿子身上没几个钱,怎么生活?知道体谅大人是好,但这孩子也太为难自己了!

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坚韧,朱忠义以优异成绩在浙大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业,具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养成了严谨的学风,培养了突出的创新能力, 为他后来承担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与此同时,由于表现优秀,他在校期间就被批准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的经历表明,勤俭、勤奋、持之以恒,永远是个人成功的基石,永远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宝贵品格。

奔赴经济建设主战场,奉献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2000 年,朱忠义博士毕业,导师想要他留校。留在杭州,在浙江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这是多少人才梦寐以求的机会。但是,朱忠义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工程师之梦”,希望把自身所学运用到一线工程当中,直接为国家建设服务。反复考虑后,朱忠义毅然放弃了象牙塔里的安稳生活,选择到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紧张繁忙的工程设计工作。

事实证明,朱忠义的这次选择对他后来的个人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北京申奥成功,随后展开的大规模工程建设给他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奥运工程建设周期中,他负责了当时的国门工程—— 首都国际机场T3 航站楼和奥运中心区三大场馆中唯一由中国工程师全程自主设计的标志性工程——国家体育馆的钢结构设计工作。持续数年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一举奠定了在行业内的地位。这些年, 他还负责了汶川地震时最大的抗震救灾中心——绵阳九洲体育馆、引领中国隔震技术的世界最大隔震工程(已建成)——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获2017 年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唯一杰出结构大奖的项目——凤凰中心和全球最大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等20 余项大型工程的钢结构和隔震设计, 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保障了项目的成功建设与工程安全,创造了显著的技术与经济效益,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有力推动了所在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视质量为生命,始终把工程安全放在首位
 

作为结构工程师,对朱忠义来说,最难以忘怀的是绵阳九洲体育馆。

2008 年,我国发生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全力抗震救灾,尽可能减少人民群众的伤亡及财产损失,成为当时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头等大事。九洲体育馆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与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使其在大震中安然无恙,成为当时最大的抗震指挥和灾民安置中心,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社会效益。

时间回到2003 年,绵阳市为筹建2005 年第十三届世界拳击锦标赛主场馆,面向全国开展工程设计招标。当地对此场馆的建设高度重视,对参与竞标的团队及其设计方案进行了全市公投,结果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方案一举中标。九洲体育馆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如两片树叶飘落山涧。朱忠义负责项目的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实现了建筑优美、结构科学、安全、经济的建设目标。根据屋盖造型,朱忠义采用了4 个落地拱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受力清晰明了。然而跨度达165 米的大拱,使这个总面积不算太大的建筑, 对设计提出了不小的技术难题。2003 年,绵阳当地抗震设防烈度只有6 度。但是,对于这个当地可容纳人数最多、可承担国际赛事的体育馆,朱忠义不敢有丝毫放松,在几任总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他与设计团队设想,为确保安全,不仅要保障大型建筑的日常使用安全,还必须充分考虑大震等不可预测因素的影响。为此,朱忠义带领团队在设计周期极为紧迫的情况下,把防连续倒塌设计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他们对大跨空间结构的关键构件进行了多方面的验算和校核,进行了预防大震的防连续倒塌设计;对结构的薄弱点进行了充分研究,对关键构件和部位进行了加强;对于一般普通部位则尽可能优化减少用钢量,既做到轻巧省钢,又减少用钢量和造价。

2008 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来袭,直线距离北川震中不足百里的九洲体育馆,经受了主震的考验,安然无恙!随即,该场馆成为当地最大的抗震指挥和灾民安置中心,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考虑到其后余震会不断来袭,为确保结构安全,在公司齐五辉总工程师的指导下,朱忠义和周笋副总工程师把各种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重新一一研究,对于关键部位逐个过筛检查,反复验算结果表明,该馆在大地震下安全可靠,可以用于抗震救灾。设计团队又与该馆管理人员密切配合,提示馆方及时安排对关键部位做好检测,要求在每次4 级以上余震后例行检测;同时要求馆方对于有可能存在隐患的部位留出安全距离,避免围墙局部砖块脱落,伤及避难群众。在主震和上万次余震的考验下,朱忠义团队设计的九洲体育馆结构表现完好,保证了在此避难的上万群众毫发无损。得益于防连续倒塌设计的先进理念、科学设计与先进技术,朱忠义带领团队设计的体育馆,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设计世界最大“天眼”工程,为民族伟大复兴增辉
 

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内外顶级科技杂志和新闻媒体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报道。朱忠义作为FAST 主动反射面主体支承结构设计负责人,主持了其设计、科研及施工配合工作,创新多项重要设计理念、方法及重大工程技术,取得的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为FAST 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FAST 位于地形地貌复杂的贵州喀斯特洼地,精度要求和几何尺度都远超常规建筑结构,而且为满足观测需求,还要求结构具有主动变位功能,这些都给结构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设计过程中有一个小故事。由于所处地貌复杂,FAST 圈梁支承柱高度在3 米至50 米不等,导致结构和基础受力复杂,并且圈梁温度作用明显。这个问题在项目前期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后来朱忠义提出将柱子与圈梁隔开,通过一个径向可动支座进行滑动释放,并且发明了满足力学模型的相关产品,有效解决了复杂山区环境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并且减小了索网变位过程中应力变化幅,FAST 反射面变位也更加灵活。已故的FAST 首席科学家南仁东老师听取了该方案汇报后非常满意,兴奋地说“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方案”。汇报结束,南老师特意把朱忠义团队送出中国科学院大门,还表扬他们:“北京院设计水平高、经验多”。

因为在FAST 建设中作出重大贡献,朱忠义被评为“FAST 工程建设突出贡献个人”,其所在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获得了“FAST 工程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该项工程的成功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辉煌成就之一。

为工作舍小家顾大家,甘于奉献
 

每个项目能够顺利实施、取得成功,都是工程师团队辛勤工作的结果, 同时也离不开其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长年一心扑在学业及工作上,2007 年9月,已经35 岁的朱忠义,才迎来独生子的出生。当时,他参与设计的昆明长水机场航站楼正处于现场设计施工的紧张时期。孩子出生仅4 天,爱人剖腹产手术的伤口尚未完全愈合,他就离家去了昆明机场建设工地,一待就是两个多月。等到他再次回家,孩子已经会笑了。但是,孩子见到陌生的他,只是呆呆看着,似是不敢笑。面对孩子与爱人,朱忠义脱口而出:“真是对不起!”爱人却没有太多在意,随口说:“没事,我们挺好。”此情此景,爱人的理解与支持使他湿润了眼睛,也给了他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与压力。做不出更多业绩,不仅对不起社会和国家,更何谈对得住家人的奉献与付出?

在设计首都机场T3 航站楼最紧张的2004 年,朱忠义长驻现场,全力投入项目当中,尽管家就在市区,也往往数周才能回去一次。当年10 月份, 他的母亲感觉身体不适,老家医院建议进一步检查。爱人知道他工作忙,就自己安排老人家从山东老家来北京检查身体,没有告诉他这件事。母亲检查身体后,身体没有大碍,在北京住了半个多月,想回山东了。回家前,母亲想见见儿子,妻子就带着她乘机场大巴到工地现场看望朱忠义。正在忙碌的朱忠义看到突然出现的母亲,百感交集,问道:“妈您怎么来了?”母亲心疼又无奈地说:“我来北京检查身体,大半个月了,一面都没见上你。现在要回老家了,你回不去,我来看看你。”母亲之后又说:“好好工作,做出成绩来,回报国家的培养,这就是我的最大心愿。”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感慨!朱忠义后来自己讲:“这么多年,我体会,家人的理解、支持,是做好工作的保障!母亲的叮嘱也是我做好工作的最大动力!”

朱忠义同志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不争名夺利,在公司受到大家一致好评与赞誉。鉴于他个人为公司、为行业发展、为国家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党和政府及行业协会授予他一系列荣誉,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杰出工程师奖”“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都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18·首都科技盛典”之推动“北京创造”十大科技人物,当选首届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结构大师”。2019  年,朱忠义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成绩面前,朱忠义不骄不躁,仍然保持谦虚谨慎的精神,艰苦勤奋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初心。他表示,在国家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时代,要以更充实的干劲,更顽强的斗志,积极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以更大的决心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争取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本文节选自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杰出工程师(第一辑)》一书,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