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王虹不论在科研工作岗位上,还是领导岗位上都能够率先垂范,勇于创新,始终站在科研工作的最前沿。

王虹,1959年出生,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煤炭装载技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煤炭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王虹长期从事煤矿巷道综合机械化掘进理论、技术、装备研发并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性成果。他先后揭示了高效低比能耗煤岩截割机理,攻克了强力截齿和硬岩截割头、岩石高可靠性连续装运、最大功率密度整机紧凑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掘进机,首创了掘支运“三位一体”快速掘进模式,变革了掘进方式,提高了掘进效率,有力保障了矿井采掘接续和安全高效生产,为煤矿巷道掘进技术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获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发明专利5件;发表论文28篇,出版专著2部。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恢复高考之前,中学毕业后的王虹只能离开学校,在迷茫中度过了三年时光,先后从事过多个职业,最后被分配到一家炼钢厂当工人,过起了日复一日单调的车间生活。然而,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消息,宣布恢复高考!此刻的王虹知道,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到了。凭借之前打下的坚实基础与考前的挑灯夜战,废寝忘食,1978年,王虹成功考入了中国矿业大学。车间的工作与生活经历,让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机械设计专业,他希望自己能在设计出更加可靠的设备的同时解放劳动力,并将通过科技改变底层工人的现状作为奋斗的目标。工作后的种种经历,让他万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清晨林间、夜晚走廊,总能看到他读书的身影。充实的大学生活让他在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提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对他后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极大影响,并坚定了他为科研事业奋斗的决心。

在后来近40年的工作生涯中,王虹始终将为国家科研事业做出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先后承担了三十余项研究课题,其中国家攻关课题十余项。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18项,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其中5篇编入《中国科技文库》。受当时煤炭部委托先后参与国家“八五”、“九五”期间掘进机械化行业发展规划。在悬壁式掘进机设计研究领域里,首创了配重调整重心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了重型掘进机稳定性设计方面的难题;首次攻克了80MPa截割载荷谱,为国内外重型掘进机设计提供了理论和试验依据。根据国内外煤炭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煤矿的实际状况,他及时提出了研究无轨胶轮运输的新课题,在国内首创了无轨胶轮辅助运输的新领域,并且在国内积极倡导短壁机械化开采,大大提高了煤炭回收率和全员效率,为煤炭企业高效、洁净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聘为专家顾问,2003年担任神华集团科技创新基地主任,2004年担任中国煤炭学会短壁机械化开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同年被太原市政府聘为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

 

科研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1982年,大学毕业的王虹被分配到了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太原分院。入职不久,出众的研究能力让他脱颖而出,担任“八五” 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EB J-160重型悬臂式掘进机” 课题副组长,1986年起任课题组长。当时,我国的煤炭行业综掘技术发展严重滞后于综采技术,大型掘进机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相比国外,我国煤矿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外国的设计理论不足以支撑我国掘进机的研发。此时,开展我国首台重型掘进机项目“EBJ-160重型悬臂式掘进机” 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困难接踵而来,当时的太原分院人才水平良莠不齐,年龄差距悬殊,初入职场的王虹面临如何管理团队这一问题。思考良久后,他决定将团队成员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宝贵经验相结合。这样一来,团队集思广益,对问题的思考更加全面,视野也更加开阔起来。在后续的科研攻关中,又一个问题挡住了研究的进程,80年代,我国的掘进机研究刚刚开始,相关资料几乎为零,国外的相关材料也难以取得,困难并没有浇灭他与团队的研发热情,反而更加激发起了他们的斗志,他们决定依靠自己,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在数不清次数的设计、实验后,王虹和团队构建了截齿转角、 仰角、 倒角、 打击角、 单刀力、截线间距6个截割能力主控参数的力学模型,揭示了高效低比能耗岩石截割机理,首次建立岩石截割单刀力计算方法,提升了破岩能力。随后开发出三螺旋线截齿布局的抛物线截割滚筒,通过自主研发的齿座自动定位系统保证了齿尖定位精度,优化了截割块度,滚筒寿命提高1倍,截割比能耗降低30%以上。数十年如一日的潜心钻研,我国首台EBJ-160重型悬壁式掘进机的诞生了。1998年,EBJ-160重型悬壁式掘进机获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誉并没有使王虹感到满足,反而坚定了他在研究领域越走越远的决心。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王虹始终坚信要迎难而上、敢于创新、奋勇前行,先后组织完成“EBJ-120TP掘进机”、“LY系列连续运输系统及给料破碎机”、“XZ系列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W(TY)系列井下无轨胶轮车”等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正是因为他不畏困难,砥砺前行的研发态度,其研发的EBJ-120TP还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LY系列连续运输系统”和“GP系列给料破碎机”现在已经完全替代进口,并且创造月产25.4万吨的世界记录,迫使国外供应商退出国内市场。“ 短壁机械化开采高产高效连续运输装备及工艺的研究”获2004年度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力机型LY1500/865-10型连续运输系统荣获2003年度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W(TY)系列井下无轨胶轮车”为煤矿井下辅助运输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运输方式,带动了国内煤矿辅助运输向着无轨化方向发展,现在该系列车型已经销售200余台,占领国内80%的市场份额;“TY6/20FB型井下防爆低污染中型客货胶轮车”、“W8型井下防爆低污染悬挂式胶轮车”分别荣获2001年度、200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攻克了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关键技术,研制以掘锚一体机、锚杆转载机及柔性连续运输系统为核心的快速掘进成套装备,建立掘支运一体化高效掘进作业线,掘进效率是传统综掘的2~4倍,荣获2019年度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唯一特等奖。

王虹不断进行科研突破,率领团队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政府产业建设,2001年-2003年组织完成了山西省“1311规划”重点项目“短壁机械化开采关键设备”的实施工作,研制生产了连续运输系统、履带行走式液压支架、给料破碎机、高效掘采一体机等短壁开采设备,2003年提前达产验收,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为企业谋发展,为员工谋福祉

周末,本应是一家人一起享受假期的欢乐时光,或是与朋友相约,谈天说地,放松心情,王虹作为煤科总院太原分院院长,始终坚持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将职工的日子越来越好作为永远的追求,主动放弃各种休假时间,加班加点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面对分院转制以来所面临的特殊市场竞争状况,王虹始坚持在企业谋发展的基础上,更要为员工谋福利,要让员工得实惠、企业得发展,共同为社会做贡献的目标,通过组织大家制订了太原分院到2010年的的发展规划,提出了6611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六个主导研究领域和六个主导产业,为太原分院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制订了分院的人才规划、产业规划和科技规划;创立了短壁开采装备与工艺研究的新领域;在充分分析调研的基础上,组建了山西煤机装备研发中心;构建三级创新体系等一系列举措,走出了一条适合转制科技型企业发展特点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太原院的老员工们都知道,王虹办公室的灯光总是亮到凌晨。员工们看到他夜以继日的工作,担心他的身体,提醒他注意休息,他总会说:“在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上,太原分院有着光荣的传统,科研人员吃苦耐劳的美誉名声在外。在一些风沙大的煤矿,风吹在脸上,二十多天脸都洗不干净,但我们的科研人员长年,在外一个月回来一次,全年住现场平均300天,包括我们的一名副院长,跟大家比我这个不算什么。”

天道酬勤,在他的带领下,太原院整体实力迅速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跨跃式发展。2004年太原分院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中央企业先进集体”,2005年6月太原分院被山西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注重学习交流,为年轻人成长搭建云梯

大学期间,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一直让王虹印象深刻。因此,在后来数十年的管理中,他也一直积极鼓励所在的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跨专业、跨区域、跨单位的学术交流、科技交流及人才交流活动,并选派12名青年科研学者赴德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就导航系统、硬岩截割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既突破了技术,又培养了人才。

王虹坚信“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科研的事业需要更多年轻人传承。”因此,他总是鼓励年轻人勇担重任,在实际项目中锻炼综合素质,这些年来,他积极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可供发挥的舞台。他总说“事不必躬亲,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锻炼,他们才能成长。”在他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并成为我国巷道采掘领域中流砥柱。

基于数十年源源不断的创新思维以及杰出的管理能力,2006-2019年,王虹先后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期负责集团公司战略规划、投资管理、科技创新等工作,在集团公司创新体系建设、产业发展布局、人才队伍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几十年来,王虹不论在科研工作岗位上,还是领导岗位上都能够率先垂范,勇于创新,始终站在科研工作的最前沿,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都得到了成功应用,成为科技型企业的优秀领导者、煤炭智能化建设领域的推动者和我国巷道掘进技术装备的开拓者,为我国煤炭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