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国家装备制造的工业体系里不断成长,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将个人事业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以自己默默地担当和坚守,用精诚和智慧、勤劳和汗水在中国重型院不断发展的历史宏篇中,书写自己人生的无悔诗篇。

任玉成,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现任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总经理,荣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他长期从事板带精整设备及工艺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20多项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的研发设计与成套供货。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7件;公开发表科技论文10篇;起草国家及行业标准6项。

装备制造业打造国之重器,是一个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被视作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这是一个需要技术积累和不断演进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跃升和突破,更多时候,更需要的是从业者的毅力、耐心和百折不挠的坚守。

从一个机械厂车间里充满好奇心的顽童,到进入燕山大学毅然决然选择了冶金机械专业的学子;从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重所”)一名普普通通的设计人员,到接过责任与期望的接力棒,成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型院”)最新一任总经理,任玉成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埋头就是30余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如其名,年近六旬的任玉成,是一位典型的关中汉子,一双深邃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岁月的磨砺,让他更显睿智且干练。他在国家装备制造的工业体系里不断成长,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将个人事业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以自己默默地担当和坚守,用精诚和智慧、勤劳和汗水在中国重型院不断发展的历史宏篇中,书写自己人生的无悔诗篇。

 

立志做栋梁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

1966年,任玉成出生在陕西省扶风县。扶风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是西周文化发祥地,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中国重型院深厚的技术积淀,历经长期的努力奋发,成就了任玉成忠诚事业做大事的秉性。

在任玉成出生的前一年,扶风县建立起胜利机械厂。这家几乎和他同龄的老牌“三线”国有企业有着辉煌的军品历史。上世纪90年代军转民改制为陕西电子陕铜有限责任公司,依靠永远不变的“三线精神”,不断开发创新,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早在小学时期,任玉成就跟着在胜利厂上班的亲戚来到加工装配车间,落在眼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一块块钢板、一根根圆棒、各种型材,在不知名的车床上随意变换着形状,最终组装成各种庞然大物,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不可思议,深深吸引了少年时期的任玉成。他不仅在心里连连发问:它们都是怎么做成的呢?它们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此后,他带着“两问”,一有机会就往胜利厂跑,去看望心中神秘的钢铁老朋友,寻找心中的答案。

胜利厂伴随着任玉成的青少年时期,“两问”也深深扎根在心里,为了寻求内心的答案,任玉成努力学习,品学兼优。转眼来到了高三,面临高考,少年时期的耳濡目染,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冶金机械专业,顺利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录取,学习轧钢机械。带着少年时期就深深扎根心底的“两问”,怀着对知识的渴求,任玉成开始了大学生涯。大学期间他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特别是《轧机设计理论》、《弹塑性理论》、《轧制设备及工艺》等专业课程更加优异。随着知识的获取,任玉成对深植心底的“两问”,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和体会,深深意识到重工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更加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求,立志建设重工业“国家脊梁”。

创新为生命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1989年,任玉成大学毕业,怀揣着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梦想,分配到西安秦川机械厂,从事机械设备的设计工作。1994年,因工作调动,任玉成来到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从事板带精整工艺装备的研发工作。这个时期的西重所还是一家事业性质的科研院所,是行业技术归口单位,主要依靠国家计划性拨款运行。2000年,西重所转制为企业,2006年更名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完全进入市场,自负盈亏。在市场中求生存,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纷纷走出实验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任玉成和我国板带精整工艺装备的发展历程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1996年,西重所为武汉钢铁公司设计供货了硅钢纵切机组,任玉成参与了现场调试工作。当时遇到一个相当棘手的技术难题,卷取机卷取的钢卷边部错层太大,卷形质量不合格。现场技术团队尝试了各种方法,提高设备安装精度,调整电气控制参数,均没有明显改善。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任玉成在经过仔细观察测量,深入分析计算后,提出可能是生产时卷筒受力变形导致其水平度和垂直度超差,致使卷取的钢卷边部错层过大,并提出了卷筒预置外撇上翘安装的解决方法,来抵消受力时卷筒的变形量,经过现场验证,效果很好,最终通过这种方法解决了钢卷边部错层过大的问题,并形成了卷取机的安装标准。技术问题的解决,让任玉成收获了经验和自信,更为重要的是养成了用创造性思维解决技术问题的良好习惯。

2003年,任玉成作为总设计师负责天津里碑冷轧板材有限公司的重卷拉矫机组的设计供货和安装调试,其中拉伸弯曲矫直机(简称“拉矫机”)是机组的关键核心设备,用来使带材产生一定的延伸率,改善性能和板形,当时都是国外进口。在和外商的谈判过程中,任玉成就十分关注技术问题,随着交流的深入,他深深感觉到,凭借西重所的技术积累,我们完全有能力来独立研发拉矫机。再加上外方在谈判过程当中表现出的对我国技术实力的藐视和进口设备高昂的价格,促使我们最终决定自行研发拉矫机。任玉成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精心组织,奋力攻关,成功研制出了国产首台套的拉矫机。拉矫机的成功开发,打破了国外厂商的垄断。外商看到我们自行研制的拉矫机及其生产的产品后,也是连连竖起大指拇称赞不已,并且惊叹:今后拉矫机很难再进入中国市场了。

通过拉矫机的研发,任玉成深深体会到了掌握核心技术装备的重要性。此后,他视创新为生命,始终把掌握核心技术放在首位。在收获了拉矫机的巨大成功后,任玉成团队并没有满足现状、止步不前,而是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又将目光瞄向了板带精整工艺机组的又一关键核心设备—圆盘剪,用来剪切带材的两个边部或者纵切分条,实现用户要求的表面质量和宽度规格。之前,国内大型钢铁公司的高精度圆盘剪都是国外进口。经过实地考察和反复技术论证,任玉成带领团队从剪切机理入手,研发剪切工艺模型,成功研制出国产首台套的全自动圆盘剪,实现了进口替代。

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任玉成坚持认为,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创新,国之重器就不会有大的突破。而如何能够实现真正的创新,他有一套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必须做到:心无旁骛、淡漠名利、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并且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

多年来,凭借超强的创新意识和组织管理才能,任玉成还先后主持研发大型精密板材拉伸弯曲矫直重卷机组,首创性提出了拉伸弯曲矫直重卷生产工艺和两弯两矫拉伸弯曲矫直机。他主持研发的镀锡板高速准备机组工艺装备研究(2013年度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解决了高速精整机组的振动和擦划伤问题。主持研发的高品质汽车板剖分拉矫重卷检查机组(2016年度陕西省装备制造业重大技术装备项目),首次开发了剖分重卷检查生产工艺、剖分带钢并行运行分离装置等关键技术,为国内首台套项目,替代进口。

30年来,任玉成负责的代表性项目还有:

——1850mm拉矫重卷机组,创造了中国企业新纪录。创造性的开发了将拉矫、切边、涂油及重卷工艺集成在⼀条生产线的工艺。开发的两弯两矫拉伸弯曲矫直机将带钢平直度由5I提⾼到3I,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发了1500mm、2030mm、2300mm等系列产品,并于2012年获得国家战略性新产品——大型精密板材拉伸弯曲矫直重卷机组。

——⼴州JFE钢板有限公司汽车板重卷检查机组,开发了剖分重卷检查生产工艺、剖分双卷取系统、水平卧式检查站等关键技术,技术性能、产品质量都达到日本JFE标准。该项⽬的研发成功,使重型院在华菱安赛乐米塔尔合资公司的项⽬竞标中,击败世界一流公司西门子奥钢联、CMI。

——极薄带钢高速精整线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项⽬,是国家科研院所开发研究专项资⾦项⽬,在该项目中,开发具有分选、表面检查、重卷、切边、涂油等多项功能的镀锡板准备生产线,开发了快速换向的纠偏装置、带头分离及存贮装置等关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武钢镀锡板有限公司。正向速度1000m/min为世界最⾼,机组反向运行550m/min,属世界首创。

——宝新1500mm纵切和横切机组,开发了不锈钢剪切圆盘剪及组合式导卫、衬纸在线烘干、静电吸附技术等关键技术。机组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些关键技术从2000年至今,共推广应用100余条生产线,年产钢约3000万吨,实现了我国板带精整设备从整体引进到完全国产化,助力我国摆脱了被西方发达国家“卡脖子”的困境,实现了习总书记反复叮嘱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管理施妙手

——“身为管理者,在前进遇到问题时要能顶住压力,知道带领团队往哪个方向走。”

重型院转制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断磨合,工程运行体系能较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近年来,重型院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方面,必须要不断适应这些变化,要一手抓市场工程项目,另一手抓科研创新项目,做到两手都要硬。这就需要建立适应工程运行体系的科研体系,促进研发与工程的协调发展,通过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争取高质量的合同,科研赋能工程,工程反馈科研,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任玉成2010年任重型院板带精整与处理研究所副所长、2012年任重型院板带精整与处理研究所所长、2018年任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副总经理、2021年任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总经理,随着职务的提升,他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彼时,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特别是随着大国博弈的对抗加剧,亟须进一步加快推进装备国产化替代的进程。重担在肩,任玉成心里明白,当今世界,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所以,他格外关注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始终不忘要以科技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占据行业发展制高点。针对公司现状,任玉成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整理出公司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工程和科研的协调矛盾,并着手实现改进。

任玉成多次召集组织会议,和各业务部门领导及技术骨干反复论证,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科研制度,诸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及奖惩办法》《应用类自定科研课题的实施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再辅以《首创应用技术装备开发激励制度》等激励奖励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重型院特色的有效的科研体系框架。

在建立的科研体系基础上,经过近半年的多层级充分讨论和商议,成立了专业发展研究小组,进一步从机制上完善了重型院的科研体系。新成立的专业发展研究小组,要以市场为中心,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首创技术、现有技术提升和智能化。

重型院坚持在完善的科研体制机制下,进行有规划的原创性科技研发,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科技成果,快速进入了市场,开辟了新领域,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中,典型的成果如下:

——钛及钛合金电极一体化挤压成形工艺及装备。

钛及钛合金是新兴的结构和功能材料。项目研发前,国内采用压块拼焊方法生产钛电极,效率低、能耗高、品质差。重型院提出了颗粒状海绵钛和合金配料挤压成形直接制备完整自损耗电极的工艺方法,设计研发出一体化挤压成形装备,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国际上也只有俄罗斯掌握同类技术。公司已成功签订《12.5MN半连续挤压机采购合同》,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开辟了新的领域。

——先进核反应堆用金属材料精密异形包壳管成形技术装备。

包壳管用来包容核反应材料并传导热量。项目研发前,国内采用的包壳管制造工艺相对落后,安全性和导热性较差。精密异形包壳管制备关键技术掌握在俄罗斯手里,对我国保持严格技术封锁。重型院以精密异形包壳管成形理论研究为基础,设计研发出精密异形包壳管成形技术装备及成形工具,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公司已成功签订《核反应堆用精密异形包壳管、异形包壳护套管设备研制和样件制备研发项目》,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开辟了新的领域。

——飞机起落架摆振试验台

飞机起落架摆振试验台是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的核心之一。项目研发前,国内已有的试验台受制于加载速率,无法满足航母舰载机轮胎的测试要求。重型院研究了超大直径鼓轮(5m)的锻焊复合成形及高精度动平衡控制技术、多体变刚度起落架大流量液压伺服闭环加载系统快速加载等技术,设计研发了飞机起落架摆振试验台,为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公司已成功签订《飞机起落架摆振试验台研发项目》,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开辟了新的领域。

——RH精炼真空槽底部喷粉技术

目前,国内RH精炼真空槽采用顶喷粉方式,其终点硫含量很难降至15ppm,且终点硫含量不稳定,生产高要求硅钢能力不足。底部喷粉技术具有显著的冶金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条件,可高效去除钢液中的有害元素及气体含量,缩短精炼周期,提高精炼效率,进而降低碳消耗。重型院围绕高效冶金技术、长寿喷吹技术及控制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从工艺、设备及控制三个方向进行研究,设计研发了底部喷粉技术。该技术已推广应用至迁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创新驱动发展,在高效的科研体制机制激励下,重型院的技术人员潜心科研攻关,不断涌现出一系列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市场推广合同,成为重型院新的利润增长点,保证了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实现了科研与工程的良性互动。

重型院依靠技术创新引领行业进步,成为我国装备制造研发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人才辈出、成果卓著,培养造就了名声显赫的特别能攻关的创新团队,并先后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

 

在任玉成34年的工程师生涯中,开发创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一路走来,充满了艰辛和风险,但执着的他凭着智慧和汗水,带领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关键核心工艺装备,推广应用100余条生产线,年产钢约3000万吨,实现了我国板带精整设备从整体引进到完全国产化,替代进口,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身为重型院总经理的他,在体制机制上为重型院绘制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蓝图,进行有组织的科技攻关,为重型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重型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