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上,刘育明在推进我国绿色矿山、数字化矿山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致力于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育明,现任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副总工程师,五矿集团首席技术专家,先后主持了金川二矿区深部、冬瓜山铜矿深部、三山岛金矿、铜矿峪铜矿二期工程、普朗铜矿、东沟钼矿、思山岭铁矿、老挝东泰钾盐矿等六十多座大型特大型矿山的咨询和设计,主持完成了包括1025专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国家“十三五”科技专项、原国家安监总局“双超”项目、五矿科技专项和企业多项研究课题,并获得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他在现代自然崩落法、复杂难采矿床、深井和超大规模等开采技术方面有着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

 

孜孜不倦 明确矿业报国之志

刘育明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的一个小村落。他在学校里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农村的生活更铸就了他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1980年,刘育明刚刚15岁半,就在高考中考出了学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在志愿中填写了包括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在内的几所院校,在专业一栏填写了“服从学校分配”。

收到中南矿冶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刘育明激动地打开了信封,却在“录取专业”一栏看到了醒目的“矿山系采矿工程专业”几个大字,顿时有些失望起来。虽然对其他专业的情况不清楚,但因为刘育明就读的中学旁边就有一个地下石膏矿,也曾到矿山井口旁转过,所以对采矿有初步的了解,知道采矿工作很累、很辛苦。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他认为毕竟考上了重点大学,就算专业不喜欢也得硬着头皮上。

第一年期末,去湖南桃林铅锌矿实习,他和几十个同学一道背着铺盖,倒了3次车才到达矿山,在那里第一次体验了矿工的艰苦。但他没有被吓倒,而是老老实实地以学好专业为己任,实习表现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扬。就这样,通过课程学习和每个学年末的实习,他逐渐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在进一步了解了采矿的实质后,也渐渐爱上了这门工作辛苦同时又充满挑战的事业。

大学最后一年,经过激烈的角逐,刘育明考取了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他选择的研究课题需要在试验室自己动手做振动放矿方面的物理模拟试验,虽然这个实验是个体力活,每每做完都劳累不堪,但却实实在在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直至现在他仍然非常怀念那段孜孜不倦、探索学习的时光。

勤奋好学的他,不仅学好了每一门专业课,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是如此。上大学之前,他的英语水平可以说几乎等于零,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英语学好。在几年的努力下,他很快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并能自如地阅读英文杂志,为自己后来掌握国外第一手技术资料提供了很大便利。

“采矿虽然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但一旦成为了我的专业和未来职业,我就要把它学好、学透。”刘育明回忆求学经历时如是说,“其实刚开始学习采矿时,我对这个专业是有些许情绪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延,我逐渐发现采矿的综合性很强、知识涉及面很广,像地质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采矿工艺学、机械学等,都囊括在内。在知识的海洋中,我对采矿的热爱也在一步步增加。同时,我也在深入的学习思考中看到了我国矿山行业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这更让我明确了在矿山行业奋斗终生的目标,坚定了矿业报国的理想。”

 

踏实做事 打造行业经典项目

毕业后,刘育明来到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现中国恩菲),因为对于他来说,更喜欢从整体上来思考工程技术问题,而工程设计能将先进技术直接快速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转化为生产力,非常契合他的理想目标。在这里有朝夕相处、互相帮助的年青同事们,有对工作兢兢业业、乐于传帮带的老一辈专家,在他们的带领下,刘育明很快熟悉了工作要领,也逐步积累了经验,一个接一个项目干了起来。

刘育明做事非常认真严谨,从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1991年第一次出国考察学习以来,他先后几十次出国考察或参加学术会议,每一次机会他都非常珍惜,希望能通过考察学习尽快消除国内与国外在矿山领域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每到一个考察点,他都细心学习国外同仁的技术,并在匆忙的行程中撰写考察报告或笔记,只要有了新发现,就立刻掏出纸笔记录下来。曾经考察回国后,他充满自信地说:“国外水平相对来说较高,但这些年我们发展得很快,矿山的开采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只要我们努力,赶上国外是完全有可能的。”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刘育明还长期坚持从事现场施工服务和试车投产工作:“戴上安全帽和矿工一起下井,这对我们采矿设计研究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出来的设计会经不起推敲。有些矿山条件差,但已经习惯了。”他很少提及矿井下的艰苦,因为在他眼里,这与积累的宝贵经验相比不值一提。

1992年,刘育明担任了铜绿山矿二期工程项目总设计师和采矿专业负责人。当时,他年仅28岁,是中国恩菲最年轻的总设计师。铜绿山矿地处湖北大冶市,是我国著名的铜都,矿区内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铜矿遗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件瑰宝,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铜矿遗址下蕴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由于古铜矿遗址的保护加之复杂的开采技术条件,给矿床开采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难度。刘育明作为新秀,接过了这副重担。尽管有压力,但他有信心,坚信在大家的支持下,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他充分估计存在的困难,协调现场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各个专业领域的问题,做好采矿和外专业的配合。同时,他设计中大胆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运用膏体泵送充填工艺,不仅保护了古铜矿遗址,保证了采场的安全生产,而且减少水泥耗量,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更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有色建设协会优秀设计一等奖。如今,铜绿山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像一块璀璨的孔雀石在荆楚大地闪闪发光。

1994年到1999年,刘育明又扛起了设计三山岛金矿的新任务。三山岛金矿位于山东省莱州市渤海之滨,蔚蓝色的大海赋予了这个小渔村宝贵的矿床。刘育明深情地说:“能参与这么美丽的矿山建设,为这么迷人的地方做点事,是我莫大的荣幸。”

三山岛金矿是国内当时最大的黄金地下矿山,作为采矿专业负责人,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他面前,二期工程是采取传统的延伸竖井方案,还是主斜坡道开拓电动卡车运输方案?后者投资大,但基建时间短,经营成本低。可是当时电动卡车技术非常前沿,在我国尚无先例,是否要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刘育明感到压力很大。通过刻苦研究资料,消化和掌握每一个技术细节,在多次的技术经济比较之后,他最终摒弃了传统方案,而采取了新方法。刘育明回顾起1995年去国外考察时的情景:“我与外国同仁就电动卡车技术方面的一些细节讨论过很长时间,交流得比较充分,把平常提不到的一些技术问题弄得清清楚楚。这对后来确定方案并成功应用技术很有帮助。”1998年10月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各系统运转正常,电动卡车的投用为矿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标志着我国矿山现代化水平又迈上了新的台阶,填补了国内这一技术应用的空白。

由于刘育明工作踏实认真,成绩优秀,1996年12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3年后又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这之后,他带着新的身份进一步投身到了更多的矿山项目中,先后以蒙古奥尤陶勒盖铜金工程采矿专业负责人、铜绿山铜铁矿深部工程总设计师、马钢集团白象山铁矿副总设计师、金川三矿区开发利用工程总设计师等多个身份参与了众多重要项目,为我国非煤矿山造就了一系列经典。

 

勇挑重担 铸就矿业强国之力

刘育明于2010年被评为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设计大师,因此,在中国恩菲很多人都以“大师”称呼刘育明。他却总是风趣地说,“大师的帽子负担太重,太脱离群众”。其实,在充分了解刘育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经历后,你会发现“大师”这个称谓并不为过。

作为现代自然崩落法开采技术的领军人,刘育明怀着一颗矿业报国的恒心,带领团队对一项项“卡脖子”技术进行了研发攻关,成功研发了特厚大矿体高效连续自然崩落法开采技术,建立了高中段大面积全无轨自然崩落法开采技术体系,开发了主副层时空协同连续开采技术、硬岩水压致裂辅助崩落技术、高动荷载环境锚网喷加长锚索联合的底部结构强化支护技术、自然崩落法智能放矿管理平台和风险防控技术,团队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多项。依托其技术成果,国内两家规模最大的特大型低品位矿山——铜矿峪铜矿二期工程和普朗铜矿顺利建成并生产多年(其中普朗铜矿矿石生产规模1250万吨/年),实现了大段高、分区块作业和矿山智能化,激活了巨量贫矿资源,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刘育明带领团队在自然崩落法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实践中一刻也没有停止脚步。2019年,团队完成的“特大型贫矿床超大规模低成本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被认定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成果在国内多个矿山中实现了推广应用,包括鞍钢眼前山铁矿等。也在“一带一路”国家如塞尔维亚Jama铜矿等矿山中推广应用。预计激活贫矿资源达30多亿吨,年产值超200亿元。该技术为国内外贫矿开采提供了最佳解决方案,为特厚大矿床资源特别是低品位矿床、露采转地采矿床的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有力地提升了我国矿业的开采技术水平,更使我国自然崩落法技术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除自然崩落法以外,刘育明在深井开采技术研发应用方面也成就显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金属矿山逐步向1000米至2000米深井发展,深井已成为当前我国非煤矿山的新常态。深井开采具有高地压、高地温、高渗透压、大提升高度等技术特点,给开采带来了采场稳定性、岩爆、热害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同时,一批深井矿山属于超大型矿山(矿体特厚大、生产规模大),这为技术的研发应用带来了更加艰巨的挑战。

刘育明作为中冶采矿技术领域首席专家、恩菲深井开采综合技术首席专家,带领团队依托大量工程项目,针对技术难题进行了坚持不懈的研发,参与了包括国家重大攻关和专项课题、1025专项、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双超”课题、五矿集团专项、与矿山企业针对技术难题共同开展的研究课题、以及中国恩菲自立课题等大量课题项目。经过长期攻关和实践,开发了涵盖开采工艺、岩石支护、矿石提升运输、热害控制、充填等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深井大规模盘区式卸压开采技术、特大型条形矿柱卸压开采技术、深部井巷超前卸压掘进岩爆防控技术、超深井大载重高速提升技术、大流量高浓度膏体充填工艺技术、超深井金属矿山热害控制技术等,很好地解决了超深井、超大规模开采面对的重大技术难题。

深井开采综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了良好效果,被认为达到国际先进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0多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在二十多座大型以上金属非金属矿山,包括冬瓜山铜矿、金川二矿区850中段深部、会泽铅锌矿等千米深井或超深井生产矿山。技术还在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水旺庄金矿、思山岭铁矿、西鞍山铁矿等超深井超大规模在建矿山中得到逐步运用。使用该技术的矿山矿石开采年产量将达到1.5亿吨,为我国深部和特厚大矿床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更使我国矿山技术水平得到了跨越式提升。

如今,新时代对我国矿山行业提出了新要求,为矿山的发展指明了“安全、高效、绿色、低碳、智能”的新方向。新征程上,刘育明在推进我国绿色矿山、数字化矿山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致力于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矢志不移 勇攀高峰中不忘初心

刘育明是中国恩菲的副总工程师,具有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和高级项目经理执业资格,也是AusIMM的Fellow。除了完成咨询设计研究任务外,他还认真总结经验,先后发表了4部著作和40余篇技术论文,其中有四篇在国际会议上宣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咨询一等奖1项、部级科技奖19项(其中一等奖11项)、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10项和咨询一等奖19项,以及其他多项奖励。

2004年刘育明获得国资委授予的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获得由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主席颁发的“首届FIDIC中国优秀青年咨询工程师”称号,2009年获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2018年获聘为中冶集团采矿技术领域首席专家,2022年获聘为五矿集团首席技术专家。

回首这些成就,刘育明总是笑着说:“中国恩菲是个大家庭,我们是在于润沧院士等老一辈矿业专家培养带领下成长的,这些成就是中国恩菲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具体工作都是公司团队一起完成的,我个人的作用很渺小,这么多荣誉让我感到压力太大,只能更加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刘育明就像矿石般朴实,也像矿石一样,在上下求索中一路向前,把积攒的每一分光和热,都无私奉献给了我国的矿山事业。